21
路邊的不知名野花 真美
有天在MSN上碰到久未聯繫的朋友,抱怨看電視看得頭都痛了,「是不是都在看新聞台啊?」我問他。
答案果然是肯定的。
有天在MSN上碰到久未聯繫的朋友,抱怨看電視看得頭都痛了,「是不是都在看新聞台啊?」我問他。
答案果然是肯定的。
新聞工作理論上是要記錄真實生活的,不過在新聞生產流程化,變成每天必須量產的商品後,新聞卻常常離真實的生活越來越遠。或者套句媒體同業的說法,有些報紙只是忠實反應某位編輯部主管,五年級前半段,在都市土生土長,買東西習慣超級市場與量販店,很典型的,但不是所有人的人生。
這點,其實這幾年台灣的媒體,也沒有辦法避免這種窄化的現象。任何訊息經過媒體放大、名嘴解讀、再配合發言人個人的喜好與利益考量,自然而然,就會有一定的結論與方向。他們的言論有些你聽起來很順耳,有些你聽了不以為然,因為順耳的部份很順耳,只好說服自己不以為然的部份,也一樣是事實,但是內心深處知道,答案是否定的。不是所有媒體上面出現的話,都是事實。
多看,其實只有頭越來越痛而已。
多看,其實只有頭越來越痛而已。
為了迎接漫長的開票日,聽說星期六可能會下雨,乾脆備妥上下兩大本,超過1400頁的宮部美幸「模仿犯」,準備用小說,去東京社會的最底層旅行。(我會先去投票的,乖。)
在日本叫好又叫座的宮部美幸,當過速紀員、訪談員、律師事務所助理,學歷不高的她,卻從生長的東京老區,也就是當年的江戶城邊緣,透過自己對週遭事物的觀察,還有律師事務所中各種法律案件的洗禮,寫出了一本本推理小說。
小說情節都是虛擬的,感覺上確實無比真實。因為複雜的心理因素,展開一連串殺人案的犯人,都像是活生生的路人。
小說情節都是虛擬的,感覺上確實無比真實。因為複雜的心理因素,展開一連串殺人案的犯人,都像是活生生的路人。
真的要配合宮部美幸書裡面的老江戶氣氛,還應該弄點味增湯,烤魚,泡杯玄米茶,弄點紅豆湯泡日本年糕,願意多花錢的還可以去買個鰻魚飯還是天婦羅蓋飯,一面吃ㄧ面看小說,其樂無窮。
小說像真實,新聞像虛擬,這種顛覆的氣氛,暗示了豐富的社會脈動,是台灣最迷人的氣氛。
當你從宮部美幸的連環殺人分屍案脫身,就會發現,總統大選的喧囂混亂,也跟著殺人犯被抓到,終於,都過去了。
6 comments
TO: ATTILA
在少爺三歲前,可能要認命看巧虎還是東森幼幼台這種的…
To: 小獅王
宮部美幸寫的是東京呢,你要不要來寫一本啊。呵呵。
TO: NOEL DE NOIR
沒錯,為了家裡老人家好,千萬別讓他們看新聞,以免影響心臟功能。
我準備了惡女花魁的影片…只是少爺不宜
那四年前的某個槍擊案~書裡面有提到兇手是誰嗎
呵呵呵
我決定用CSI第八季跟24第六季渡過漫長的選舉日…颇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:p
Comments are closed.